10月17日,廣東博文學校小學部一年級家長會與家長講壇如期舉行,全體家長踴躍參與,共赴一場聚焦“家校共育”的深度交流盛會,為孩子的成長之路凝聚教育合力。
活動籌備階段,各班級已洋溢著溫馨氛圍:老師們提前將教室打掃得窗明幾凈,桌椅排列得井然有序,黑板上用彩色粉筆精心書寫的 “大手牽小手,啟明樂悠悠” 主題標語格外醒目;門口的簽到臺不僅備好紙筆與瓶裝水,更以細致周到的安排,讓家長們剛踏入校園便感受到學校的滿滿誠意與教育溫度。
在班級家長會環(huán)節(jié),語文、數(shù)學、英語三科教師依次登臺,圍繞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(tài)、學科核心培養(yǎng)目標及家校協(xié)同配合的重點方向展開細致講解。老師們結合具體教學案例,精準分析學生的優(yōu)勢與待提升之處,家長們專注聆聽、認真記錄,為后續(xù)高效開展家校協(xié)作筑牢了基礎。
隨后,全體家長齊聚401會議室,參加由小學部校長徐曙主講的“家長講壇”。本次講壇以“百善孝為先”為核心主題,既是對傳統(tǒng)孝道文化的深度解讀,更是一場直擊教育本質的“家校共育”動員大會。徐曙校長開篇直指現(xiàn)代家庭教育中“重學業(yè)、輕人格”的普遍痛點,結合“高學歷待業(yè)”“抗挫折能力薄弱” 等社會現(xiàn)象,鮮明提出“成人比成才更重要,幸福比成功更重要”的教育理念,瞬間引發(fā)全場家長的強烈共鳴。
解讀“孝”的內(nèi)涵時,徐曙校長將其劃分為“孝養(yǎng)”(物質奉養(yǎng))、“孝敬”(精神關懷)、“不辱”與“顯親”(自我成長)三層次,借“身體發(fā)膚,受之父母”的現(xiàn)代視角賦予傳統(tǒng)孝道新意義。他以“是什么—為什么—怎么做”邏輯梳理孝道價值,建議家長“身教重于言教”,通過看望祖輩、分水果禮讓長輩等小事培塑孩子孝心,并配合學校德育作業(yè),讓孝道教育融入生活。
徐曙校長特別強調了家庭教育在“家校社”協(xié)同育人體系中的關鍵地位,詳細介紹了學校通過孝心主題作業(yè)、特色德育活動推進學生品格培養(yǎng)的具體舉措,充分展現(xiàn)了學校主動搭建家校合作平臺、凝聚教育合力的誠意與擔當。講壇結束后,家長們紛紛將參會感悟梳理成心得體會,在文字的沉淀中深化教育認知,為后續(xù)開展家庭教育明確了方向。
此次活動以孝道教育為切入點,既傳遞了廣東博文學校“培養(yǎng)人格健全之人” 的教育初心,也進一步搭建起家校溝通的堅實橋梁,為小學部后續(xù)深化家校深度協(xié)作、共促學生全面發(fā)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


2025-10-27
2025-10-24
2025-10-23
2025-10-17
2025-10-17